一家公司为另一家公司代付一笔货款会计上确认“应收款”还是“应付款”?

erjian2022-07-0561

  如果您回答是“应收款”,小编的回答是“错”!如果您回答是“应付款”,小编的回答仍然是“错”。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小编我先要解释一下关于一个会计基本假设的概念。会计基本假设有四个,分别是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如果没有这些假设,那么我们的会计记账就无从说起。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主体假设”回答了“你是为谁记账的问题”。当A公司为B公司代付一笔货款时,站在A公司的立场,会形成一笔对B公司的债权,是一笔应收款。而站在B公司的立场,却形成一笔对A公司的债务,是一笔应付款。所以“应收”还是“应付”,是要看站在哪一方。小编再考考各位,企业提现的分录是“借:库存现金,贷:银行存款”吗?仍然要先确定会计主体,对于企业来说是正确的分录,而对于银行来说,应“借:吸收存款,贷:库存现金”。所以会计主体假设确认是空间范围。在注会的考试中,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考点,即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其原因是公司在工商成立后(即形成了法律主体)通常需要通过日常经营活动来企业发展,所以法律主体一般是会计主体。而如果企业内部某项业务需要单独核算的话也会构成会计主体,但它不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企业有了持续经营的假设才能确认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才有意义。虽然未来是不确定,但是企业可以评估自己持续经营能力,如果评估后持续经营假设不成立,则需要改用其他假设基础编制财务报表,例如清算基础。小编说那么多,是希望在注会考试中当您看到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时能想到运用的是持续经营假设。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如果企业没有会计分期,企业只有到注销关门才能反映其经营状况,为此将企业持续经营期间人为分为来连续、长短相同期间,通过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使其企业可以前后会计期间对经营成果以及在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比较。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是指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即从1月1日至12月31日,而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报告期间,例如半年度、季度、月度。我们试想如果没有会计分期假设,就不存在“本期”和“下期”,也不存在“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实现制”,更不存在定期财务报告的概念了。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之所以选择货币为基础进行计量,有由货币的本身属性决定的,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可以衡量商品的价值。而有些事项却也是企业的资源,因为不能以货币计量,则不属于会计核算对象,例如员工的工作能力、决策者的智力水平、企业文化道德修养等。

  小编最后总结一下,会计主体确定了空间范围,确定了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而持续经营确定了时间范围,是会计核算保持稳定性的前提,会计分期是持续经营的细化,分清了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最后货币计量是统一的尺度,是经营业绩的量化。

  最后小编送给各位考生一句话,在备考注会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会计主体,通过持续经营学习,分期设定每个阶段目标,虽然每一份努力不能货币计量,但是最后能使我们顺利通过注会考试。

  撰稿人卜卜木鱼

本文链接:http://www.qhgqw.com/gupiao/8745.html 转载需授权!

代付外汇

上一篇:韩政府决定先代付驻韩美军韩籍员工工资 已通报美方

下一篇:谁能代付谁的爱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