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上汽、南汽:谁主沉浮?

erjian2022-06-2662

系统提示:sina.com.cn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游戏 | 邮箱 | 短信 | 聊天 | 天气 | 答疑 | 导航 爱问 (iAsk.com )

   57年前,在解放战争的大决战进程中,我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虎踞龙蟠”的南京时,在长江岸边与“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军舰发生炮战,一向恃强凌弱的英舰在针锋相对的对抗中最后一次从长江上“消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后四艘遭重创的英舰8位主官中有5个被击毙!属于典型的“擒贼先擒王”或打蛇打七寸!;几乎在同一时段,被华东野战军合围之势下的“不夜城”上海,官僚资本买办、乃至部分民营工商阶层纷纷从海上逃往英殖民地的香港……

  历史就是有着某种宿命的“轮回”——57年后同样是面对大不列颠,又是在南京长江地段的南汽“集团军”,登陆伯明翰长桥,将“日不落帝国”最后一面汽车“旌旗”收归麾下;而几乎同一时段又是在上海、上汽“集团军”与英国“贵族头衔”擦肩而过、失之交臂——似乎南京与上海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交错中注定了冥冥之中的一种博弈,比如在跌宕起伏的中国特大型国企竞购英国罗孚MG的收购大战中,虽然听不见隆隆炮声,看不见阵阵硝烟,但中国上汽和南汽两大国有汽车“集团军”分别与汽车列强——英国罗孚MG(凤凰集团),德国宝马汽车和美国福特公司分别过招决战,场面可谓:波澜壮阔!

  在中国国企走出去参与海外破产企业收购的诸多案例中,不乏联想对IBM的成功典范,更不乏在美国、印度等地因为政治因素而败北的典型案例;在汽车产业领域的海外收购中,不管上汽和南汽怎样各有“宰获”,都可以视为21世纪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全球化的一个成功经典案例——两家超大型国企相乩收购的老牌资本主义工业国的品牌、硬件、软件,并融会贯通与自身产业链“耦合”优化升级,相对缩短了“原始积累”的时间进程,以时间换空间,从而在宏观经济大格局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将会极大提升中国机械制造业自主能力,并继而增强创新潜力;即使用最简单的“平均加权法”匡算,中国汽车产业两大企业集团合计投入1亿多英镑换回的软、硬件价值,也至少“溢价”100%,估至少值300亿人民币以上,这其中并不包含消化后自主创新的巨大增值空间!而且这桩中国传统制造业迄今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从根本意义上讲也是对英国、乃至全球百年汽车工业文明史的贡献,不仅挽救了长桥所象征的最后一个纯正英伦血统的汽车品牌,并使之发扬光大,更重要的是其积累下来的资产(包括无形资产)得以盘活、得以可持续性发展、使21世纪的人类继续享用这一系列关于“行的革命”成果。因此站在全球汽车产业全局并结合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这一高度,可以高屋建瓴地通过两大中国汽车集团竞购海外企业的表象,理性地把握其总体上对中国汽车产业结构“竞合”是种促进的本质——毕竟是像一把剪刀一样依托中国机械制造(Made in China)轴心,剪开了欧美日韩在汽车核心技术方面对中国(包括国企)的封锁壁垒、打破了冷战怪圈的思维定势;至于“剪不清,理还乱”的混沌格局,活在当下的国人、尤其是关心自主品牌的人都应当放弃“门户”之争,不再与德美的宝马、福特这两大跨国企业进行非理性的对峙,也不再与国内同为国企的同行进行“感性”的对垒。我之所以一直保持缄默是因为我旗帜鲜明地反对当下的“正方”、“反方”或“中间方”的简单归堆儿,这种热点话题已“跑偏”至泛民族主义情结的“大鸣大放大辩论”,将中国汽车国企国际化、全球化的战略大决战引向了情绪化、非理性化的范畴,从而人为降低了这场收购对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正面积极的影响力、以及它所增强的国家战略制造能力的深远意义!

  进而从微观角度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事物的肯定方面讲,上汽当然是有所收获:他们收购了即将换代的最新一代罗孚技术,这是英国罗孚MG破产后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杀手锏”之一,无疑可以让上汽“短平快”地启动自主品牌的中高端产品,这个战术动作显然是相当精准的、也反映出上汽这个老国企中仍不乏有识之士,属于当下热门的一个关键词搜索:点穴战——以精确的点对点(2P)的打击,瞬间瘫痪对手,使其失去战斗力……

  但是从事物的否定方面讲,上汽从这桩国际收购案的一开始就走出漏招,以至于导致最后以“半目惜败”——当年外交部办公厅在第一时间把英国罗孚MG即将进入破产程序的信息直接传送给了上汽——由此可见当时的政府行政资源对上汽的“倾斜”力度,而上汽却下了“免战牌”,这一“缓手”由此埋下了上汽在这桩收购中的被动伏笔;而南汽早在罗孚MG破产前就一直与其保持“热络”的联络,早在南汽上意大利菲亚特项目前,南汽就已经引进了罗孚样车(※不是MG——作者按),准备合作生产,当然一度搁浅后南汽仍保留着罗孚轿车作为行政用车,这里是后话,暂且不表;当南汽就罗孚MG项目进入实质性谈判时,上汽才“若有所思”地“顿悟”,并“山水轮流转”地拔下一城——也许上汽过于“精打细算”,甚至有些过于“呛行算计”,上汽只挑拣了最新的一代罗孚25和75的技术图纸(知识产权),其它的“束之高阁”,从企业利益上讲上汽的做法无可厚非,估计当时上汽想借机“抻一下”英国凤凰集团,,以便于下一步压价获得更多“实地”,或干脆是溜之大吉;但此时上汽匮乏国际化人才的软肋凸显出来了:上汽因为没有深谙英国法律的核心人才(自主人才),误读了英国破产企业在环保、再就业等诸多繁琐的“免责”法律条文,从而战略误判导致上汽走出了第二个“昏招”——这样才使深谙英国法律的南汽专才有了“破解”长桥“命门”的致胜招数,进而摧枯拉朽般地达成了战略目的——上汽此番“内耗”,战略误判之后的战术误导(国际法通才缺失——作者按),才让南汽获得了罗孚MG长桥的全部家当——尤其是南汽拿下了与罗孚并行不悖的MG品牌“专断”,显然是“避虚就实”的大手笔——等于拿到了上欧洲“户口”的出生证明、加上“英军”的全部“辎重”尽数收归门下,也就形成了“风雨下钟山”的“气势”,那是后话。

  上汽第三个“缓手”出现在国内市场的造势上,一方面“基于罗孚高于罗孚”的宣传攻势相当了得、众口一词(※也就是后来物极必反的“众口烁金”——作者按)地拉高了上汽自主创新推出30款新车的调门,另一方面上汽借此双管齐下:一是表态南汽“侵权”,二是“公示”与宝马就罗孚品牌转让进行的谈判,战略企图心只有一个:压制南汽可能的“同质化”竞争、同时压制宝马让步就范!根本没有预留出可回旋的余地,也就是没有兵家大忌的战略纵深,其结果今天已是有目共睹、姑且也不表了……

  回想起来这个阶段是上汽最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辰——当时车圈里横刀立马“谏上纳言”的唯我老谢是也,可叹车圈万马齐瘖究可哀:上汽公关部竟组织N个人以“伊刚”笔名“六问老谢”,试图封杀言论自由——可惜结果俺老谢所言一一应验,由此可见上汽之“强势”已狭隘得容不下区区任何一个人的“异议”,“气势如虹”中彰显志在必得;记得当上汽“透露”出正与宝马谈判罗孚品牌转让时,我“第二时间”向宝马求证此事,得到的第一句话竟是:“他们(上汽)说啦?他们怎么说的?!”——显然宝马方面并不想公开此事,尤其是在谈判进行中,这是又一商场忌讳;宝马方面当时以不发表为条件后透露:宝马总部告之讲与上汽只谈品牌使用权,不谈品牌转让!现在回想起来,上汽一直在有意无意间混淆了罗孚品牌的谈判的“实心线”——品牌使用权而不是品牌所有权!上汽方面此时已了解原来还有一个“第三方”:福特可能行使优先权,在评估福特股市评级走低、销售低迷、可能转让其它品牌而无暇“掺和”的判读后,上汽再次利用媒体提高了八度调门,声称:要么完全拥有,要么放弃!目的是压制宝马放一“马”,钳制福特网开一面!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小比尔福特兵不血刃、不露声色地利用600万英镑搞掂——也就是买艘豪华游艇的价码!而上汽就像是足球加时赛的“突然死亡法”,一下子被淘汰出局了!上汽为此苦心营造的一系列局面顿时土崩瓦解了:原定N家经销商门店的罗孚logo得“删改”了,原先组织N家媒体去英国参观“基于罗孚研发团队”的研发中心白去了,原本“基于罗孚75、高于罗孚75”的品牌宣传策略得“更正”了……最致命的是:在欧美市场组建海外经销网络的国际化战略目标“死机”了,IPO上市的运作一下子被“稀释缩水”了,这才是上汽不接下气无可救赎的尴尬和战略大挫败。

  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上汽并没有像宝马、福特、南汽那样刻意保持低调,而是马上组织公关稿,将9月18日福特宣布启动优先购买罗孚品牌的商业举动形容为新的“九#8226;一八”、是“国耻”!这种与和谐社会的基本国策相悖离的企业行为也违背了八荣八耻的社会生活准则,一个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博大胸怀的企业公民应当把重心定位在社会责任上,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打造自主品牌,而不是喋喋不休地像“深闺怨妇”似的挑动民粹主义,排外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情绪;一个国有企业应当正视自身在全球化运作中的失误,而不是挑动不明真相的草根阶层为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推脱责任而进行割裂事实真相的“族群”纠争!这不是一个国企,尤其不是一个准备海外上市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应有的崇高道德水准,我相信具有韬略的上汽领袖的胡茂元并不知晓此类“小动作”,这种没有胸怀的“伎巧”怎么能让公众信服上汽的自主品牌呢?又怎么能让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尊重上汽呢?——其实最好的应对就是扎实、低调地把自主品牌搞出来,产品大卖!这才是硬道理!

  非常理解上汽人在罗孚品牌转让上的恼怒与无奈:毕竟是志在必得的鸭子煮熟了,也飞了,这种类似的无奈也曾出现在南汽人心中——“财大气粗”的上汽3年前不也曾放了南汽的鸽子?可据我了解,由于南汽一向处事为人低调实在,就连当年试图联手上汽共同收购罗孚MG,而上汽断然拒绝时也没有怨天尤人;更有甚者当南汽再度“拣落儿”拿下MG品牌及全部硬件后,南汽曾通过中间人主动示好——希望双方和平共处,停止敌对攻击、因为双方可以共同面对国内零部件供应服务商、以求共同发展!举个实例:当我旗帜鲜明声援南汽时,南汽主动与我联络,声言感谢支持之余仍劝解“谢老师化干戈为玉帛”,都是老国企的转型期、都不容易……..谦虚与实在委实令人感佩,这也是此后N个月来我老谢偃旗息鼓的内因、孔子在《论语》中有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南汽人以直报怨感化了我,使我能转换观察角度以更宽的视野看待上汽与南汽竞购罗孚MG之上的国企“竞合”: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世界经济史拐点上,不论是上汽还是南汽,不论站在何种角度进行商务活动,只要总体上对国家经济战略有利,都是相对成功的市场化运作;当然如果上汽和南汽能携手竞购罗孚MG,然后再自我消化,显然是竞合的最佳解决方案 ,至少可能省下1/2的外汇额度用于海内外的全球化运作,但这毕竟是一厢情愿的“虚拟时态” 而不是现实。显而易见在中国国企参与全球化海内外市场运作上,罗孚MG项目的归属亦相当明晰起来:无论是上汽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产权而在品牌所有权上功亏一篑,还是南汽掌握了“外延”更大的知识产权、硬件、品牌、甚至研发团队(※据了解上汽高调说原罗孚MG1/3的研发团队投奔了上汽,但来自南汽的最新消息,原罗孚MG1/3的研发团队成员亦“归队”南汽——作者按)都成为中国制造业全球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优质资源,这才是我们应当正视的现实——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陈述中有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用小米加步枪,尤其用缴获的日伪装备和美式装备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800万“国军”解放了全中国的史诗般陈述……同样站在历史唯物主义高度,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上汽像当年的华东野战军,南汽像当年直驱南下的东北和华北野战军,都为中国机械行业和汽车制造业“缴获”了数目不等的英式装备(※甚至包括人才——作者按),可以拼贴成相对完整的海外收购运行轨迹,无论是宝马还是福特怎样“耍大刀”(东北方言——作者按)都改变不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实质性“期权”收益,符合刘少奇同志那个吃小亏赚大便宜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之所以上汽在海外运作上屡战屡败,不是简单的屡败屡战,而是上汽决策层自视甚高,自以为是的地域性优越感所致,比起一汽和东风(包括南汽)等特大型国企来看,上汽N年来在微妙的国家行政资源的庇护下,有时自鸣得意到了甚至不把跨国企业放在眼里的地步,比如在与德国大众的合作中先以姑息的“绥靖”政策把奇瑞养大成人,又在与美国通用的合作中将德国大众置于进退维谷的境地——这就造成了德国大众将重心倾向一汽大众,而把斯柯达这类二线产品“搪塞”给上汽最根本的动因;同样上汽在海外收购双龙后竟想出用通用弃将墨斐来装点国际化门面,用“师洋人长技以制夷” 的套路去解决双龙罢工事件,结果呢——损失逾10亿而事态仍无根本性的解决方案。我认为这一系列“涉外”败绩实在是对上汽IPO海外上市的一种负面影响,说明上汽决策层仍未从中涉取教训、进而调整应对策略,缺少一种自我批评的勇气,更匮乏一种勇于承担责任的锐气,决策团队是一群上海滩特有的阿拉和侬通通好不啦的“和气祥瑞”,统帅是儒帅,但大将得是武将——放眼望去除了被“束之高阁”的骁将陈虹,陈志鑫,丁磊,甚至重新归队的南阳等都是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而王晓秋更是有待历练——在这方面同龄人兼同行,南汽的张欣显然比王晓秋更具骁勇善战的锐气和凝聚力!上汽海内外屡屡受挫,却无人承担决策与运作责任,甚至连起码出于企业形象的“面子”而对公众略表歉意都无从表示,这样的超稳定结构本身就说明上汽决策层的“气滞血瘀”。上汽头上长期以来笼罩的国家行政资源的有形,无形支持的光环正在伴随新政治格局重心的出现而变得微妙起来、上汽将不得不更多地面对“自力更生”的选择。上汽之所以在竞购罗孚品牌最后一个环节落败,绝不是简单的商业博弈——一向注重政府关系的福特、宝马之所以敢不买上汽的账 ——这在十年前的政治格局下可能是不敢设想的,内因就是福特(包括宝马)看透了中国下一步的政治格局、以及上汽的底牌,使跨国公司不必再为原有的政府行政资源“买单”,这种“有恃无恐”显然是上汽始料未及的,上汽就像穿着皇帝新衣的童话人物,所以才会输得这么难看。举个例子:上汽认为即使是福特也不会(也不敢)“横刀夺爱”,宝马更得规规矩矩就范,所以在中国互联网中心的CNNIC“提早”注册了罗孚域名,准备用于下一步商业营销时的网络域名指向!而此时上汽正在与宝马就罗孚品牌所有权谈判还没有进展?!(※显然上汽现在不得不“雪藏”这两个域名了,但福特有权要求仲裁机构重新确认罗孚域名的归属——作者按)不是我老谢先知先觉,上汽在这桩海外并购中的四大昏招注定了它受挫的外因,外因只是内因的基础,内因才是它受挫的必然性。当然罗孚轿车品牌理论上存在福特加价卖给上汽的机率、甚至是轿车与越野车“打包转让”的可能性,但这已是“将来时”要考量的战略走向,已与本文无关。

  上汽没有了罗孚的“名分”等于是关闭了海外销售市场的唯一门窗,而一向它瞧不起的南汽却在江苏省大当家的李源潮的牵头协调下举全省之力力拼MG(名爵)项目,据说有个小插曲:在多方协调会上无锡等地领导在省委书记面前立下军令状:一旦决策上名爵项目,无锡等地可以在半日之内调集出几十亿元人民币现金马上投入!这情景只有当年解放战争中百万农民车拉肩扛支援解放军打天下时才有的“支前”豪气可以比及!上汽呢?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开个玩笑:江苏上MG名爵轿车项目,说不定N年后江苏的汽车产业集群堪比全球汽车老大美国通用汽车的GM!

  南汽人一向持重低调、做事实在,做人实成。比起上汽人的地域性优越感自然不那么“强势”,但位于江苏的南汽除了在未来政治格局和国家行政资源上比上汽更有潜力之外,单论南汽集团在欧洲MG品牌行销网络全面恢复以外,南汽在北美的MG品牌网络亦在建设中,而来南京洽商的牵线人竟是布什的法律顾问!有了这种强势的“人力资源”政治优势,南汽自主品牌国际化就有了聚揽天下人气、财气的“能量聚变”保证,自然也就有了伦敦MG复活现场发布会邀请全球100家媒体,而实际到会的竟有200多家媒体这撼人的一幕!

  南汽的欧美“上市”跟上汽的“上市”虽然“路径”截然不同,但都是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腾飞做不同层面的商业运作,因此如果上汽真有开阔的胸襟,就会开诚布公地公开表态对同行表示祝贺,尊重罗孚和MG品牌的不同“走向”、尊重国内外同业者就是尊重自己;同时偃武修文、做强、做大已掌握的优势既有资源,不要再因噎废食或弓杯蛇影,至少不要再组织小肚鸡肠的公关稿指桑骂槐或哭天跄地,把有限的企业资源用于无限的为用户服务上来,否则,不正当竞争就会损害上汽作为“上市”公司的长远利益,比如我的信箱里就有上汽有关部门组织撰写的“声讨”福特的三篇供媒体发布的公关“檄文”——但愿有良知的媒体会公正地处理这类“稿件”。

  同样,南汽人不应、也不会沉缅于第三批配件出口欧洲、获得英国项目贷款、以及南汽名爵动力总成的“下线”,不要在北京车展上咄咄逼人,针锋相对地用名爵MG“打擂台”,而是应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寻求强强联合,尽快把国内的竞合蛋糕做大做好——放开发动机和变速箱的产销研发配套,开放1.1至2.5L排量的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合作途径,把新车型平台用足用好;寻找“连衡”机制,用时间换空间,这是南汽名爵做大、做强的一个历史契机!只要同时派生演绎出同一品牌和同一技术平台不同层面的产品线,无论是与上汽、一汽、东风合作,还是与民营自主品牌合作,都会拉动并形成汽车行业的集群竞合倍增效应,完全可能整合出国家战略支柱产业在汽车领域的“竞合”新格局,形成以中国南汽为中心的从“MG”(名爵)向“GM”(通用汽车)转换的创新模式,架构这个“巨无霸”不是没有可能的——夫天下汽车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不是三国演义的开宗明义,而是N国汽车演义宏韬伟略的“历史预言”!问全球苍茫大地,谁主汽车沉浮?惟有中国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谢卫列)

  转自新诺网

本文链接:http://www.qhgqw.com/huangjin/6947.html 转载需授权!

外汇韬

上一篇:心里向阳:10月25日淘金早参

下一篇:汇率是什么意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