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1月底农业银行人民币存款余额逾3万亿
2004年02月26日 10:23 深圳特区报/徐强
记者昨日从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获悉,截止到1月底,该行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0114.30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总额的14.35%,2003年以来存款增量市场份额一直居同业第一。
据了解,中国农业银行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积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大力支持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与集团性、系统性、行业性客户和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以及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拓宽业务领域,提升经营层次。
该行在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化劳动用工制度的基础上,也加大了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为客户量身订做了金钥匙、金穗卡、金融超市、债市通、通汇宝等一系列人性化、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此外,该行还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完善金融服务手段,创新业务流程,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
农行成立25年来,实现了由专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由单一支农为主向城乡一体化、本外币业务一体化,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型、网络化经营的转变,资金实力显著增强,经营效益大幅跃升,防范风险能力明显加强。在2003年综合资本实力排名中,中国农业银行列世界1000家大银行第25位。
【经营数据】中国农行06年末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27,753.79亿元
2007年01月30日 12:38 财华网
财华社深圳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银行透露,截至2006年12月末,农行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7,753.79亿元,较年初增加3,408.04亿元人民币,占各项存款增额的59.41%。 2006年,农行人民币储蓄存款增量、人民币活期储蓄总量、人民币活期储蓄增量等三项业务指标居同业首位,外币储蓄存款增量、人民币储蓄存款存量与各项存款存量占比、人民币储蓄存款存量与对公存款存量占比等三项业务指标位列四大行第一。 FINT[PFSTBM,CON]
农行储蓄存款余额4万亿元
2009年12月09日 02:32 第一财经日报
石仁坪
农行日前宣布,截至10月末,该行储蓄存款余额达4万亿元,个人贷款余额为7093亿元。
农行近日在海南博鳌启动以“金钥匙春天行动”为主题的一季度个人金融综合营销活动。这是农行首次以零售板块为主体开展的大型综合营销活动,也是农行零售业务转型的重要推动工作之一。
完成股改后,农行实施“城乡并举”的赶超发展战略。今年以来,农行加快推进零售业务转型。“农行独特的横跨城乡二元客户结构,决定它必须实行城乡两个市场并重的发展策略。”农行零售业务总监李庆萍说。
今年上半年,农行在组织架构上对零售业务进行重组,重组后的零售板块包括个人金融部、住房金融与个人信贷部、信用卡中心和电子银行部4个一级部;零售业务产品类型包括负债类、资产类、中间业务类、理财投资类、银行卡等。
目前,农行零售业转型成效显著。截至10月末,农行储蓄存款余额达4万亿元,存款500万元以上客户约2万名,个人贷款余额达7093亿元,电子银行客户超过6100万户,年内累计销售理财产品2092亿元,三星级以上个人客户达175万户,金钥匙理财中心701家,精品网点5896个,投放自主交易设备38088台。2010年,农行将建立私人银行及分部12家,财富管理中心24家。(石仁坪)
中国农业银行储蓄余额突破2万亿元大关
2004年11月17日19:09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17日电(记者谢登科)记者17日从中国农业银行获悉,今年前9个月,各级农业银行储蓄总量快速增加,余额突破2万亿元大关。
农业银行副行长杨琨介绍,今年以来,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背景下,该行积极实施个人业务优先发展战略,克服了资本市场分流加剧、储蓄负利率和网点撤并等因素的影响,使储蓄存款业务取得长足发展,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增量份额保持领先;储蓄结构日趋优化,经营效益更为显著;个人外汇结构性存款增长迅猛,外币存款止跌回升。
杨琨表示,农业银行将进一步强化“五个坚持”,努力实现储蓄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即,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努力实现储蓄业务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储蓄存款“一把手工程”,强化储蓄业务的基础地位;坚持产品、服务创新,提升储蓄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坚持经营机制的探索和完善,增强储蓄业务发展的内在动力;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依靠科技手段和网络优势,实现储蓄业务持续、协调发展。
一、股市震荡 居民储蓄加速“回流”银行
股市震荡 居民储蓄加速“回流”银行
2008-08-14 02:49 石贝贝 上海证券报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 【复制网址】 【打印】
中国人民银行昨天公布了7月份金融运行数据。专家认为,总体而言,7月份货币信贷数据表现平稳,这也显示出中国经济、金融总体运营状况平稳。然而,M1连续回落,则表明经营性、交易性货币需求下降。同时,受房地产下跌、股市震荡等影响,居民资金持续向储蓄存款“回流”。
数据符合预期
对于7月份的货币信贷运行数据,申银万国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并没有特别超过预期的数据出现。”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总体而言,7月份货币信贷数据反映出中国经济、金融总体运营状况平稳,都在宏观调控预期目标之内。“从货币信贷总量的角度而言,这也表明经济运行仍处于比较好的环境中,而推高通胀的隐患也在降低。”郭田勇说。
7月份,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5万亿元,同比增长13.96%,增幅比上年末低7.0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23个百分点。李慧勇表示,M1代表居民和企业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其中企业占据较大比重。M1数据略有回落,表明企业在交易、生产经营方面的意愿出现下降。
郭田勇也表示,M1增幅持续下降,表明在目前宏观调控政策下,出现了企业投资需求不足的情况。从微观层面而言,这表明企业的经营性、交易性活动的意愿并不旺盛。“这就提醒我们,需要防止微观经营主体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悲观情绪出现。”郭田勇说。
居民储蓄加速“回流”
7月份货币信贷数据也透露出另一信息:居民资金正逐步向储蓄存款“回流”。7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5.53万亿元,同比增长18.79%。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4.37万亿元,同比增长19.6%,比上月末高0.75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户存款增加2465亿元,同比多增2556亿元。
李慧勇表示,自今年年初以来,居民储蓄存款就出现增长趋势。“经我们推算,7月居民储蓄存款上升约16%,比上月快了1.3个百分点。”李慧勇说。“居民投资方向主要包括房地产、股票和债券等,在其他投资收益率下降的情况下,居民资金出现“回流”、转至较为安全且收益率高的银行储蓄也是很自然的。”
交通银行研究部连平表示,受居民收入增长、股市震荡的双重影响,居民户储蓄资金持续回流。同期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减少55亿元,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6月份大幅吸收临时性存款以完成半年度目标,而7月份临时性存款有所下降所致。
石磊也指出,7月份居民户贷款同比少增值得关注。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居民户贷款增加490亿元,同比少增613亿元。“这主要受房地产市场价格因素影响。”在房地产市场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居民购房意愿持续减弱,而房地产市场将会给很多行业带来影响。石磊表示,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今年以来外需呈放缓趋势,目前来看,内需也逐渐趋于疲弱,因此下一步宏观调控应重点刺激内需,其中“价格体系的调整首当其冲,尤其是电价的调整,在奥运之后就应该马上进行。”
银行放贷出现反弹
在贷款方面,7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58%,增幅比上年末低1.52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46个百分点。李慧勇分析说,今年商业银行信贷额度按季度调控,本着“早放早受益”的原则,在第三季度的第一个月份,银行放贷规模出现了反弹。
近期,央行也调增了国有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连平表示,商业银行获准增加信贷额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日走低,总体从紧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局部性、“结构性”微调。然而,“新增信贷额度被要求用于对小企业的贷款投放,但出于对小企业生存能力的担忧,银行对其放贷十分谨慎,估计新增额度的落实有不小的难度”。
“在贷款总体增幅下降的情况下,企业必然面临资金瓶颈。继续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平稳很重要,但在货币政策微调的情况下,我们要把新增信贷投向需要融资、也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控的企业。比如,中小企业、农业类企业、以及四川灾区重建项目等。”郭田勇说。
郭田勇还说,在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如何对经济政策结构进行调整,这是货币政策调整面临的问题。
相关新闻:
7月企业存款负增 央行数据印证企业资金趋紧
货币供应量增长16.35%。2008年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4.64万亿元,同比增长16.35%,增幅比上年末低0.3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1.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5万亿元,同比增长13.96%,增幅比上年末低7.0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23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07万亿元,同比增长12.3%。1-7月份净投放现金312亿元,同比多投放58亿元。
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14.58%。7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30.88万亿元,同比增长15.4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58%,增幅比上年末低1.52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46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818亿元,同比多增1504亿元。从分部门情况看:居民户贷款增加490亿元,同比少增61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1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75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3328亿元,同比多增211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85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65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766亿元。1-7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28343亿元,同比多增605亿元。7月末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为2747亿美元,同比增长45.03%,当月外汇各项贷款减少6亿美元,同比多减少48亿美元(去年同期增加42亿美元)。
人民币存款同比增长19.6%。7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5.53万亿元,同比增长18.79%。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4.37万亿元,同比增长19.6%,比上月末高0.75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4682亿元,同比多增3097亿元。从分部门情况看:居民户存款增加2465亿元,同比多增2556亿元(去年同期减少91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减少55亿元,同比少减7亿元;财政存款增加1848亿元,同比少增341亿元。1-7月份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54331亿元,同比多增18871亿元。7月末外汇各项存款余额1694亿美元,同比增加4.37%,当月外汇各项存款增加56亿美元,同比多增100亿美元(去年同期减少44亿美元)。
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活跃,市场利率平稳。2008年7月份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累计成交9.27万亿元,日均成交4032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40.9%,同比多成交1170亿元。
7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2.69%,比上月低0.3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36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2.76%,比上月低0.3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23个百分点。(央行网站)
七月相关数据:
7月CPI同比上涨6.3%
7月末M2余额为44.64万亿元 同比增16.35%
7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9万亿 增14.58%
7月金融运行保持平稳 货币供应量增长16.35%
中国7月份零售额同比增长23.3% 再创12年来新高
7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3%
7月房价涨幅环比回落1.2个百分点
二、储蓄者才是最后贷款人-看文有感
FT中文网(以下简称“F”):贝尔斯登被出售,对整个华尔街金融生态的影响是怎样的?
许思涛(以下简称“X”):以前传统的理论是商业银行不能倒闭,而投资银行可以破产,因为它没有储蓄、不涉及储户。这次美联储积极介入出售贝尔斯登,表明当金融对社会的渗透程度达到如此之深的时候,监管者真是很难把握救谁不该救谁、到底救到什么程度。
就这个例子来说,我认为美联储的判断是如果不救贝尔斯登,可能下一个被挤兑的银行就是雷曼兄弟,然后会出现更不可收拾的局面。所以,央行突破了自己传统的角色,救储户,也救投资者。
有感:我们Z*F在做什么?在救人还是要人死?
F:现在中资去美国收购遇到的政治阻力有变化吗?华为收购3com受到的压力似乎并不亚于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时候。
X:政治上的问题短期解决不了。华为这件事首先给中国敲了警钟,如果华为中兴都有困难,主权财富基金遇到的困难就会更大。因为投资是无法与透明度直接挂钩的,这是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其次,如果说去美国收购会普遍遇到政治障碍,那么没有障碍的时候往往表明买到了不太好的东西——是“卸货”。
有感:平安买的估计也是卸货吧!
F:据我们了解,贝尔斯登被突然出售并没有打击中国金融机构投资美国的热情,不少机构都在积极筹划买进——您觉得中资机构能判断其中的风险吗?
X:关键的问题是花谁的钱,如果花自己的钱就应该是知道水深浅的。更具体的来说,需要回到公务员和基金经理的角色问题。从目前来看,公务员和基金经理合一很少有成功的例子。
有感:基金花的都不是自己的钱,与其让基金糟蹋,还不如自己糟蹋,赎回基金是正道!
F:从国家层面考虑,在海外投资任何资产是不是都比听任中国的外汇储备贬值更划算?
X:中国在外汇方面的损失的确很大。举个例子,一美元进到中国,年初时相当于8元,年尾是7元——手里的美元资产凭空就少了1元。同时,国内还要支付这一美元留在中国的期间的利息。如果美元兑人民币贬值的速度大于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就表示中国在赔钱,
最好的情况下,美元对人民币每年贬值5%,而中国的利息为0美国的利息为5,这样就能不亏不赚。几年前确实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但现在来看,美元的利息大大低于人民币。而且因为中国要控制通货膨胀的缘故,中国的利息还在上行,美国的利息则不断向下。这样一来,不单美元兑人民币一年贬值10%左右,利率这方面中国还出现倒挂,这中间的成本当然是很高的。
中国的确需要很高的外汇储备来使金融系统不被冲击,但中国现在的外汇储备肯定是过高,高到与正常的贸易需求不成比例。目前就怎么减少外汇储备还没有定论,但只靠人民币升值的方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既不能解决高储蓄率的问题,也不能解决通货膨胀。
有感:原来中国ZF是在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救他人的市!自己人牺牲了不要紧。
F:再回到中铝买入力拓的例子,这一次国有企业表现出色,策略和操作都很成功。但它从国开行拿到了超过100亿美元的贷款——假如投资出问题或企业破产,谁来承担这个损失呢?或者从国家战略考虑,得失有所不同?
X: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中国的储蓄者才是最后贷款人。中国无法依靠把CIC(中投公司)武装到牙齿,来实现将中国老百姓的储蓄非常有效地投资海外的目的——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做不到的。在对海外投资的通盘考虑和有关政策上,ZF应从保障国民财富出发,尽力减少中国储蓄者被忽悠的可能性。监管部门不应该做投资者。
有感:忽悠别人俺没这办事啊,中国老百姓好欺负啊,不仅不能选举,连上网发帖都不能有敏感字。发的俺累死了,FT中文网站就有报道,你还审核个P啊!你去封了人家网站好了
本文链接:http://www.qhgqw.com/jijin/2476.html 转载需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