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海关鄙视指南》——大清开放改革史,不了解下?

erjian2022-06-2156

  本人不喜欢说废话,写就对了。

  ​第一章 开放

  1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1842年8月29日),大英帝国战列舰皋华丽号横卧在南京下关江面,俨然身材魁梧的强盗,要把江口拦住。

  舰上的英军正演奏整齐、欢快的大不列颠军乐,他们以这种方式,迎侯大清帝国的代表到来。

  大清帝国的代表们登上军舰,被这聒噪的西夷“淫”乐搞得心烦意乱,在他们看来,还是中国慢节奏的琴瑟之音比较养生。

  不过,现在不是争论谁的音乐更有内涵的时候。

  皋华丽号舰体两边安装的七十四门火炮,用黑洞洞的炮口提醒他们,他们是来签字的。

  根据之前的讨价还价,双方签下了停火协定——《江宁条约》,就是常说的《南京条约》。

  当时的南京其实叫江宁,所以,《江宁条约》才是该协定最初称呼。现在的江苏省也是取自江宁和苏州的首字。

《大清海关鄙视指南》——大清开放改革史,不了解下?

  (英国画家JohnBurnet所绘《南京条约》签订场景,来自百度百科)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记住这次签约双方代表的名字。

  大清帝国是:

  耆英:1787年生,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的二弟穆尔哈齐的六世孙,道光皇帝堂弟,正蓝旗,东阁大学士。

  伊里布:1772年生,爱新觉罗氏,镶黄旗,鸦片战争之初的两江总督。

  牛鉴:1785年生,凉州人,道光皇帝的老师,官拜两江总督、从一品大员。

  大英帝国是:

  璞鼎查,1789年生,军人,来到中国前,在印度搞了近40年殖民,在对阿富汗战争中被封为男爵,现任对华全权代表,后来任香港第一任港督。

  根据条约,清朝要割让香港岛(不是现在的香港)、向英国赔偿二千一百万银元(含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并开放“五口通商”等。

《大清海关鄙视指南》——大清开放改革史,不了解下?

  (江宁条约签字盖章页,来自百度百科)

  2

  英国佬很兴奋。

  他们完成了女王的使命,成就了一项壮举,这是西方人第一次用硬实力叩开了东方大国的商业之门,全球最大的市场即将向大英帝国和资本主义开放。

  耆英们也很满意。

  他们完成了道光皇帝交办的任务,舒缓了皇帝的焦虑。不过他们想不明白的是,大清帝国疆域辽阔,而英国佬却芝麻一样的香港小岛,不是眼光短浅就是怕我大清国的国威。

  二千一百万银元是西班牙银元,是当时西方的通用货币。由于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是出超(即顺差)地位,所以有点外汇储备。

  银元和中国纹银的换算比例是“每圆纹银七钱一分”,即1个银元兑0.71两纹银。折算下来,相当于1491万两。当时大清帝国的年财政收入大概是4000万两,这笔钱相当于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40%了。

  这可不少啊。

  不过道光皇帝掐指一算,挺划算的,要知道这几年他们镇压国内白莲教起义,就花了2亿两,相比之下,用十四分之一的成本就能结束一场战争,简直是白菜价。

  况且,在他们的眼里,英国人之所以发动战争,并不是要侵略大清领土,和白莲教们有本质不同。他们不过是想开放通商,做点生意,和古代的蛮夷、戎狄没有什么两样。

  那就满足他们好了,反正大清国容得下几个蛮夷。

  3

  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分别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地位相当于上世纪改革开放我们搞的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

  至于为什么是这五个地方呢,原因很简单,这五个地方一直有海上贸易设有海关,也一直设有海关,分别由粤海关、闽海关(兼厦门和福州)、浙海关、江海关管辖。

  当然,除了广州(粤海关)有十三洋行代理对外贸易外,其他四个基本都是国内贸易。

  英国佬签了条约,以为从此就可以和中国朋友搞国际贸易发大财了。

  但是天朝的水有多深,他们还没下脚量过。

  当时的中国海关可没有“马上就办,真做实干”的思想觉悟,《江宁条约》只是个中央文件,底下要落实,就得要有明确的实施细则,比如一一直实行的是官设洋行制度,这个何去何从?外贸码头要不要另外开?在哪里?外国人的税谁来收?收多少?怎么收?

  一系列配套制度八字没一撇,上面没人推,下面就没人动。

  英国佬的船停在海上等了快半年,海风都吹饱了,发现中国人毫无动静,一脸懵逼。

  到了1843年2月,璞鼎查实在等不下去了,他派占领定海的英军水师提督巴图览,率领五艘军舰开赴福州,名义是查看地势,实际是给清廷施压。

  等到了四月,朝廷才再次任命耆英为钦差大臣远赴广州,督促条约落地。

《大清海关鄙视指南》——大清开放改革史,不了解下?

  (璞鼎查画像,1845年,来自百度百科)

  4

  耆英认为,老外多疑,必须安排职位高的官员才能让他们信服,但是让各省总督或巡抚负责,又规格过高,最后选择了几个人:广东藩司黄恩彤、福建藩司徐继畬、浙江提督李廷玉、四等侍卫咸龄,分别担任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各口通商的筹委会主任。这几个人都是四品大员,相当于厅局级干部。

  耆英又赶到香港和璞鼎查见面,议定有关细则。

  璞鼎查同志见到耆英,一肚子火,用蹩脚的中文投诉道(下文请用歪果仁的口音朗读):

  尊敬滴钦差大臣,你蒙滴大清皇帝。早就批准开市。现在都特么过去十个月撩,也没见你们放(个)屁。还有你们内个伊里布……还和我拍胸脯,in一月份。说是7月27日保证在广州开市。能不能!能不能!现在,广州停了好多好多国家的船,有三十几艘。广州,有台风!有飓风!你们再不开市,那些船长们、水手们,要造反!我不管撩......

  耆英不敢怠慢,毕竟这事,关系大清信誉,不管准备没准备好,反正得干了。先解决干的问题,再慢慢解决干好的问题。

  7月22日,大清和大英在香港公布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7月27日,广州如期开市,成为了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

  经历此事,英国佬们领悟了一条和大清官员打交道的规则——办事得有人吵,有人吵才能有人管,有人管才能有人动,有人动才能办成事。

  有了广州开先例,另外四个口岸的工作也就依次跟进了:

  1843年11月2日,厦门开市。

  1843年11月17日,上海开市。

  1844年1月1日,宁波开市。

  1845年7月,福州开市。

  折腾了三年,大清帝国总算把江宁条约规定的五口通商给落实了。

  虽然这样的效率放在今天一定会被人骂爆,但在涉及国家主权和尊严的问题上,我必须给当年那班庸懒的大清关爷点个赞。

  不干就对了!

本文链接:http://www.qhgqw.com/qihuo/5857.html 转载需授权!

开放外汇

上一篇:改革开放谱写新时代新篇章

下一篇:开放发展,这个节奏不会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